赤峰市医院是赤峰地区最早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是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临床教学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是赤峰地区的医教研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和干部保健基地。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建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蒙东分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建立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赤峰分中心。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影响力在自治区名列前茅,在2018、2019、2021三个年度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均位列自治区第二位。
医院现有院区一个,在建新城分院一个。现址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新城分院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2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医院现有开放床位2200张,设置临床和医技科室99个,在职职工3102人,高级职称728名,博士58名,硕士1105名,硕士生导师9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自治区“草原英才”4名,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2个,赤峰市“玉龙英才”8名,“玉龙英才”团队4个,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专家工作站6个。拥有东北地区首台APEX-CT,自治区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蒙东首个装配滑轨CT和DSA的复合手术室、首台PET-CT、首台方舱CT和首台ECMO,国内先进的医科达AXESSE加速器、宝石能谱CT、3.0T核磁共振、Lightspeed 64排VCT-XT,Clinac 21EX大型直线加速器、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全数字平板大型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中型诊断治疗设备数百部,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评审。
医院围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了多个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患者诊疗的技术攻关,开展了100余项自治区领先、先进的技术项目。现有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4个(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科);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麻醉科、骨科),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1个(心内科),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个(重症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冠脉介入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学信息);市级领先专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个。重症医学科开展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心内科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带孔封堵伞治疗大房缺封堵术,脊柱外科开展的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手外科开展的全臂丛神经损伤修复重建术,麻醉科开展的C型臂引导下侧隐窝注射术,儿科开展的小儿支气管镜检查,血液科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外科、妇科等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等百余项技术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的宗旨,医教研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医院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开始承担教学工作。2012年,医院正式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目前,拥有临床、麻醉、护理专业带教教师500余人,开设本科专业课程82门。拥有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神经病学、儿科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型)、急诊医学、护理学共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在自治区率先建立了医院内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和外科实验室。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5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38项,内蒙古医科大学百万工程合作项目19项,市级科研项目226项。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6项,自治区医学会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各类奖项300余项。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 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中国医院“管理创新医院”、自治区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内蒙古日报“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管理经验多次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等国家级医院管理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被《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医院管理》《健康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赤峰市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76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支拥有先进设备、技术过硬的科室,至2024年,现有医务人员32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11人,本科生20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技师5人,技师8人,辅助人员2名。年病理外检量三万余例,担负着整个赤峰地区疑难病理会诊和各旗县医院病理医务人员的培养。科室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设有病理取材室、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细胞学室、冰冻室、诊断室、资料室、档案室、免疫荧光室、尸检室、有毒废液处理室等,开展了石蜡常规病理、细胞学、术中病理、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分子病理、宫颈 TCT、骨髓活检诊断、尸检等14项,设有骨组织肿瘤、消化、软组织、淋巴造血、乳腺、女性生殖、内分泌肿瘤、泌尿、分子病理等14个亚专业。2018年,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肿瘤治疗需求,设立分子病理实验室,开展了测序等几大平台,涵盖基因靶点500多个,可以进行全基因检测。
自科室成立以来,病理病例总数近30余万例。随着手术的增加及临床手术医生手术中对快速病理诊断的需要,术中冰冻明显增加,每年达4000余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目前常规外检普遍应用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技术,可以做多种抗体的染色检查,开展项目可达150余项,并在逐年增加。目前宫颈及非妇科脱落细胞检查每年也可达到近20000余例。由于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除少数常见病外,每年有很多疑难病理会诊。会诊总数已达2000余例。为全市及各旗县区的许多患者明确了诊断,并得到及时的治疗。
分子病理
病理科作为精准医疗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在分子诊断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率先在全区成立了分子病理实验室,提供各种分子病理检测服务,覆盖从肿瘤早期筛查到预后监控的全时段管理。在协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精准肿瘤分型,指导肿瘤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耐药和临床复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避免过度治疗与盲目治疗,显著提高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升了患者治疗时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分子病理实验室拥有NGS检测平台,ddPCR检测平台、qPCR平台、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平台、显色原位杂交(CISH)检测平台和CTC检测平台。开展的分子检测项目包括:
优生优育系统解决方案: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叶酸应用能力检测;新生儿遗传性代谢疾病基因筛查;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遗传性肿瘤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基于NGS平台、ddPCR平台的遗传性乳腺癌BRCA1/BRCA2筛查;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筛查;遗传性肿瘤综合筛查。靶向药物分子检测:基于一代Sanger测序平台、FISH平台、qPCR平台、NGS平台等,检测内容包括基因多态性、表达类、突变类、融合扩增等,包含临床中常用的所有FDA/CFDA批准的靶向药物、内分泌药物和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的检测,适应癌种包括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甲状腺癌、淋巴瘤等。ddPCR肿瘤实时监控系统:非小细胞癌耐药性监控(EGFR基因T790M突变、C797S突变等);胃肠间质瘤耐药性监控(KIT基因D816V、PDGFRA基因D842V)。循环肿瘤细胞(CTC)肿瘤复发转移监控系统。安全用药指导:欲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卡马西平类药物的人群。
病理科现由李世君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病理21年,多次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病理诊断技术高研班,新进展研讨会,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任内蒙医学会病理专科学会常委、赤峰医药学会影像病理专科分会副主委。擅长肿瘤病理诊断,在各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尤其擅长乳腺、甲状腺、女性生殖、淋巴瘤、软组织及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
病理质控
病理科自2009年以来,把病理质量控制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截至2020年,免疫组化连续十年通过全国免疫组化质控(CCP-IHCQC)并达到优良水平;2015年,胃癌、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组织的病理科项目质控;2016年,肺癌EGFR基因检测项目通过欧盟EMQN质控,同年11月K-Ras基因突变检测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控中心能力验证;2018年,结直肠癌KRAS、BRAF、NRas基因检测项目通过欧盟EMQN质控,荧光原位杂交HER-2基因、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通过国家病理质控中心能力验证。2019年,自治区病理质控中心赤峰及周边地区区域分中心挂靠赤峰市医院病理科,并成立赤峰市病理质控中心。2019年赤峰市医院病理科被评为赤峰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截至2020年,冰冻与石蜡符合率、细胞与冰冻符合率、切片外出会诊符合率连续七年均在98%以上。
规培教学
病理科拥有10人共览多头光学显微镜和多媒体教学,长期承担赤峰市旗县区及赤峰周边地区医院病理诊断及技术人员的进修培养工作,至2020年,已培养病理技术骨干30余名,其中18名人员在各旗县区医院病理科担任主任。
2016年,成为自治区规范化培训基地,至2024年,接收规培生5人。
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科的宗旨就是实现技术、设备和人员等资源的优化重组,提供权威、先进、快捷的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组化综合病理诊断咨询服务,共同提高病理学的整体诊断技术水平,使病理科的服务质量更高、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