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医院

赤峰市医院是赤峰地区最早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是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临床教学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是赤峰地区的医教研中心、急诊急救中心、影像诊断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和干部保健基地。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建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蒙东分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建立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赤峰分中心。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整体影响力在自治区名列前茅,在2018、2019、2021三个年度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均位列自治区第二位。

医院现有院区一个,在建新城分院一个。现址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新城分院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2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医院现有开放床位2200张,设置临床和医技科室99个,在职职工3102人,高级职称728名,博士58名,硕士1105名,硕士生导师9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自治区“草原英才”4名,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2个,赤峰市“玉龙英才”8名,“玉龙英才”团队4个,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专家工作站6个。拥有东北地区首台APEX-CT,自治区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蒙东首个装配滑轨CT和DSA的复合手术室、首台PET-CT、首台方舱CT和首台ECMO,国内先进的医科达AXESSE加速器、宝石能谱CT、3.0T核磁共振、Lightspeed 64排VCT-XT,Clinac 21EX大型直线加速器、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全数字平板大型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中型诊断治疗设备数百部,医院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六级评审。

医院围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了多个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患者诊疗的技术攻关,开展了100余项自治区领先、先进的技术项目。现有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4个(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科);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麻醉科、骨科),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1个(心内科),自治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6个(重症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冠脉介入技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学信息);市级领先专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个。重症医学科开展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心内科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带孔封堵伞治疗大房缺封堵术,脊柱外科开展的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手外科开展的全臂丛神经损伤修复重建术,麻醉科开展的C型臂引导下侧隐窝注射术,儿科开展的小儿支气管镜检查,血液科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外科、妇科等开展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等百余项技术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科教兴院”的宗旨,医教研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医院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开始承担教学工作。2012年,医院正式成为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目前,拥有临床、麻醉、护理专业带教教师500余人,开设本科专业课程82门。拥有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神经病学、儿科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型)、急诊医学、护理学共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在自治区率先建立了医院内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和外科实验室。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5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38项,内蒙古医科大学百万工程合作项目19项,市级科研项目226项。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6项,自治区医学会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各类奖项300余项。

医院先后荣获全国“ 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中国医院“管理创新医院”、自治区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内蒙古日报“百姓口碑金奖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管理经验多次在中国医院院长大会等国家级医院管理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被《中国医院院长》《中国医院管理》《健康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主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42号
技术支持: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